魅力男老师的正确打开方式 | 青鹿人物
全文2054字,阅读约6分钟
“杜老师是一名高校教师,有丰富的教育信息化产品研发实战经验,但是真的完全没有架子。”
这位来自朋友口中的“杜老师”是教育技术专业的博士,也是一名坚持理论研究与教育产品开发相结合的高校教师。对于教育技术这个专业,我们可能比较陌生,其实核心就是要对教学资源、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进行设计、开发、运用、管理和评价,意思就是,他不仅要懂教育,还要懂“教育+技术”的结合。
专业陌生,但杜老师却很有亲和力。穿着最常见的蓝衬衫,背着最平常的双肩包,戴着最普通的黑框眼镜。
即使在暑假,他也很忙,会议一个接一个。间隙,他依然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了这次采访。“各位小伙伴好!”,刚刚落座,杜老师即刻滔滔不绝。他没有准备底稿。教育、科研都已是深深刻在他骨子里的东西。
图源:Dreamstime.com
实验室是最单纯的童年
但产品研发是大型战场
实验室是最单纯的童年。
从前,待在实验室,杜老师的抗争对象是自己。只要按照研究方法,设计假设,设计实验,知道哪个是因变量,自变量,干扰因素可以排除出来,问题的复杂度没有那么多。所以,在实验室中,达到最优,对于他来说,不算太难的事情。
可产品研发是一个大型战场。
除了实验室中追求的性能最优,生产要考虑价格问题,还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,并且,政策指哪儿,生产就得打哪儿。
“不仅仅是产品好,价格要合理,老师能接受并能在课堂中发挥作用,领导又能看到符合国家发展方向。这些综合考虑,复杂度相对“研”的系统复杂度庞大好多倍。这可以说是我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。”
为了迈过产学研的这道坎儿,杜老师和他的研发团队跑进中小校一线课堂,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。
他们惊讶地发现,研发人员挖空心思研制的产品在学校竟然只是一个闲置品。
老师们平时都懒得使用,“操作太复杂了。”偶尔上次公开课,老师们也是事前排练好多遍才敢用。
“产品资源和产品使用的便利是最重要的。”一个小学五年级老师如此反馈。
杜老师忽然意识到老师并不是教育技术人。
“我们常把老师理想为信息技术人,总是以程序员的角度去假设老师会各种操作,而现实中,我们还需要考虑老师的培训使用的成本、学生的接受程度、硬件投入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。”
而且,时代也已改变。
在旧的信息时代,买一台复读机送本说明书很平常,而在当下“互联网+“的时代,附带说明书这样的场景设计是非常失败的。
他想到手机上的APP,不需要说明书所有人都可以上手,也不需要运维人员售后跟进,简洁明了、快捷高效。
“我们应该提供给一线教师的,就应该是这么一类型的产品。”
教育信息化是帮忙
不是添乱
找到靶心,火枪也该上膛了。
但在“产”的战场上,杜老师的角色不是野心勃勃的拿破仑,而更像甘地——温和谦逊,又充满内省精神。
在采访中,除去“教育”和“技术”,杜老师使用最多的词是“一线教师”。
他说,很多时候,其实正是这群研发人员眼中的“技术小白”帮助他们度过产学研的难关,虽然“小白”也一次次地将他们从望得见终点线的研发路上拽回起点。
因为,他将“一线教师的常态化是否应用”作为衡量产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。所以,他在“产”的战役上频频“让步”。
最后,他和团队得出的结论是:智慧课堂产品必须成为授课教师课堂互动的利器,才能发挥价值。
在他的眼里,“教育信息化必须是帮忙而不添乱”,实际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,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技术都应用了,就能达到最优的效果,而必须发掘授课教师应用产品的真实诉求。
“我们需要认清老师是课堂里是最智慧的,没有任何机器可以取代老师。智慧课堂产品要常态化应用,成为授课教师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助手,帮助教师提高课堂互动的效率及质量。”
杜老师语气坚定、冷静。他认为教育信息化产品研发的起点是提高课堂效率,目标是要解决老师的问题,当老师的助手,提升教育的效果和效率。喧宾夺主的事他不干。
“最理想的智慧课堂,不会干扰到教师原有的教学习惯,又能发挥现有课堂中所缺少的助教功能。”
图源:Dreamstime.com
是老师,也是一位父亲
走在产学研的路上,杜老师也愈加感到作为一个高校教师,身上担子之重大。
他认为高校教师担着两个社会职责,一是引领产业发展,二是服务于产业的发展。现代社会中,将自己禁锢在象牙塔中的老师承不起这两个担子,老师得走出去,同时,老师也有责任推动学生往前走。
“现在高校没有老师是完全与社会隔离,负责任的老师会把他科研、研发实践的内容更新到课堂上,只是愿不愿意去分享。”
杜老师思维缜密敏捷,整场采访下来,只有两处停顿,第一次停下来喝了口水润喉咙,第二次是在提及父亲这个身份之后。
“杜老师其实是个相对感性的人,每次谈到女儿就会滔滔不绝。”
杜老师的一位朋友如此评价他。
作为一个父亲,杜老师对于教育技术有着自己的一番期待:
“现在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,任何的技术也好,教学理念也好,都是需要契合我们所处的时代发展特征的,现在是追求个性的发展,追求教育的公平,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面,回到课堂的场景,我们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坐在老师的眼皮底下,既有效监督孩子,还能给孩子最及时的学习帮助。但这几个黄金的位置是有限的,而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帮助下,家长心中的这个愿景似乎能实现。”
整场采访下来,青小鹿觉得,杜老师是一个魅力爆棚的人,他在社交网站上自称“华府小书童”,谦逊温和。而在专业领域,不管来的是兵还是水,他都缜密不惧。“平和”,可能就是杜老师能在产、学、研三个环节中灵活游走,耐心磨合的最大秘籍。